1917年,中国西南边陲的刘家村。刘金喜(甄子丹饰)和妻子阿玉(汤唯饰)共同抚养两个儿子方正和晓天,日子平淡且幸福。直到某一天,两个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打破了刘家村的平静,也摧毁着金喜一家的生活。这二人企图洗劫村中的钱柜,被刚好在此的金喜撞见,一阵混乱打斗,二匪稀里糊涂被金喜打死。由于其中一人是政府通缉的要犯,因此县官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村里人也将金喜奉为大英雄。但是,这看似普普通通的盲打误杀却引起一个人的怀疑,他名叫徐百九(金城武饰),是县衙的捕快。从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上来看,二匪系死于武功高强人之手,徐百九由此留在村里,对金喜展开了连番的观察、调查与试探。在这一过程中,金喜神秘的真实身份渐渐浮出水面,而刘家村也面临着一场空前的灾难……
徐百九 | 金城武 饰 徐百九 捕快徐百九是一位"爱科学"的"武痴",做捕快之余不但肩负着"法医"的职责,且精通人体经脉学、实用物理学等等一些列,在查案的过程中,他敏锐嗅到了刘金喜身上的过人之处,遂对刘金喜纠缠不休。 |
刘金喜/唐龙 | 甄子丹饰 刘金喜/唐龙 造纸工人刘金喜在一处偏远小村庄与家人过着平静生活,却无端被卷入一桩离奇命案,前来办案的捕快徐百九对其纠缠不休,在不断的斗智斗勇中,徐百九竟牵出刘金喜惊人的真实身份。 |
阿玉 | 汤唯 饰 阿玉 刘金喜的妻子阿玉,貌美贤良,秀外慧中,与刘金喜过着平静踏实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伤心往事。 |
教主 | 王羽饰 教主 一名腹黑心狠的教主,他领导下的"七十二地煞"比任何武侠片、武侠小说中的"邪教组织"都有着更为完备的文化体系。 |
十三娘 | 惠英红 饰 十三娘 "七十二地煞"中一名武功高强的女侠。与甄子丹扮演的刘金喜上演了精彩的武戏,其中两人在房顶上追逐的桥段完全是在没有威亚保护的情况下完成,非常惊险。 |
 | 姜武饰 探子 "探子"专为捕快徐百九打探讯息。 |
 | 李小冉 饰"徐百九前妻 "是徐百九办案到了走火入魔程度的最好证明。 |
(以上资料来源)[4]
折叠 正面观点
电影海报《武侠》是华语影坛文艺气质浓厚的一部武侠片,除了武打片段还让人再想看第二遍。剧中甄子丹和金城武(尤其是金城武)的表现惊艳得让人回味。刘金喜因为隐藏了自己的秘密身世,先天就要求演绎出一个亦正亦邪的复合型人物,他必须藏得很深,但又不能深到弄巧成拙,毕竟观众单凭故事梗概就已经猜到了谜底。在密林告别的那场戏中,刘金喜捉摸不透的举动迷惑了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也迷惑了观众。甄子丹终于在演过无数好勇斗狠的角色后,发现自己那双不怒自威的眼睛还蕴藏着别的潜能。金城武更值得特别赞扬。这位偶像派经过多年的淬炼,在《武侠》中来了一次华丽的变身,圆眼镜、四川话、一根筋、强迫症,他似乎并非太用力,就让徐百九这个角色看起来显得完全是为他量身订做。(网易娱乐评)
《武侠》呈现了一个民国侦探眼中光怪陆离的江湖,而在隐姓埋名的"英雄"心里,这个江湖凶险阴郁,难以善终。甄子丹、金城武饰演的角色亦敌亦友,各显神通,从判案相识到了解彼此,甄子丹与金城武演绎了从怀疑人性到相信人性的转变。片中的打戏设计精彩。无论是缠斗还是咏春,搏击还是兵刃,令人目不暇接。值得一提的是,甄子丹在文戏方面也有所突破,尤其是和汤唯的对戏中,表现出一个隐忍且顾家的男人。受美剧影响,该片的"悬疑"色彩非常浓厚,基本是从悬疑入手,用推理来审视武功,一些寻常人闻所未闻的奇经八脉与穴位技法,则通过影片中金城武所饰演的侦探徐百九之口得以了然。以此融合了多种类型的风格,有了形式上的创新。(网易娱乐评)
对于功夫片爱好者来说,《武侠》会是一部让他们感到兴奋的电影。甄子丹在《武侠》中,贡献了他自《叶问》后最精彩的一次功夫打斗场面。仅凭这一点,足以让那些对甄子丹有所期待的影迷不虚此行。
《武侠》这部电影虽然有一个听起来野心很大的名字,但它的故事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对于熟悉大卫·柯南伯格导演的《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的观众来说,“民国版《暴力史》”足以相对准确地概括出这个故事。在这样一个故事框架内,虽然金城武的出现一定会让观众感到惊喜,但整部影片最核心的人物和场景,自然全部都和甄子丹扮演的角色有关。
这部打着“武侠”旗号的电影,实际上却是在尝试解决一个功夫片的瓶颈问题:“功夫”的虚构和真实如何结合以及如何创新。在《武侠》这部电影中,那些有关“功夫”的想象,被巧妙地和所谓的“科学”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完成了一次关于“功夫”的重新书写。
从大的类型来划分的话,“功夫片“算是“武侠片”的一个亚类型。二者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年代,一个是兵器。从观众的传统习惯来说,武侠片一般都是古装片,年代大多截止在明末清初,角色多使用冷兵器;而功夫片的时代背景则多在清末民初,角色基本都以拳脚格斗为主。划分二者的模糊界限,基本上是以火器在中国大规模普及使用为分界点。“中国功夫”或者说“武术”这种其实年代并不久远的中国神话,在西洋枪炮的面前,尴尬地遇到了一个设定方面的问题:武功再厉害,遇到枪炮之后都统统歇菜。“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美好愿望,只能留给东西方不败和功夫熊猫。
这种神话和现实之间的尴尬,来自于惨痛的中国近现代史——大刀长矛的义和团被洋枪队成群结队地打倒时,关于“武术”的神话自然就破灭了。虽然这种传说在电影中得到了延续,但对于现代功夫片来说,它们都只能尴尬地在剧情中,通过设定某种特殊情景来解决主人公为什么必须要用拳脚而非枪械的矛盾。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直接无视这个问题。
《武侠》在故事设定上就采用了这种彻底的“无视”直接忽略掉了这个矛盾,但它又必须要通过“科学”来解释功夫的秘密,于是在反复的纠结之中,这部电影就把时代设定在了民国初年的边远山区——这是一个历史正在变为传说的年代,这是一个西学东渐的年代,于是有关“功夫”的想象和虚构,就和中西医结合的CSI巧妙地混搭在了一起,最后变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走进伪科学之功夫的秘密》。
作为功夫片爱好者的观众,如果能够不去理会上面所说的种种纠结和拧巴,那么《武侠》中甄子丹的三场打斗场面,绝对是令观众心跳加速的。甄子丹的动作设计一向注重实际格斗技巧的合理性,在《武侠》中他更是将这种基于现实世界物理规则的格斗动作技巧,和长期以来通过功夫片和武侠小说构建而成的“功夫想象”结合起来,从而打造了至少两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打斗场面。
片中的大部分格斗动作场景,都使用了传统的香港功夫片技巧,如通过吊钢丝来隐蔽地强化动作难度、降格拍摄以凸显动作速度、通过机位和镜头的配合营造错觉,等等。但是在这一系列电影魔术的帮助下,《武侠》中的动作场面却仍小心地将动作风格统一在了影片整体的“走进伪科学”风格之下,几乎所有动作都煞费苦心地交代了它的力学或医学原理。虽然这些细节都是被夸大和修饰过的“伪科学”风格,但功夫片观众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们仍然会为这种新鲜货色而激动。
对于功夫片迷来说,动作场面在保持以往水准的同时,又在动作难度和风格上做出创新,而且还不止一场,这就已经足够了。作为一种特定的观众群体,功夫片影迷对功夫片的需求其实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欣赏各种花样翻新的格斗动作来实现电影的娱乐和造梦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明确和单纯的电影趣味,而趣味本身是不分高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