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中负伤而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SamWorthington饰)决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来到潘多拉星操纵格蕾丝博士(西格妮•韦弗SigourneyWeaver饰)用人类基因与当地纳美部族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混血生物。杰克的目的是打入纳美部落,外交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从而SecFor公司可砍伐殆尽该地区的原始森林,开采地下昂贵的“不可得”矿。在探索潘多拉星的过程中,杰克遇到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佐伊•索尔达娜ZoeSaldana饰),向她学习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此同时,SecFor公司的经理和军方代表上校迈尔斯(史蒂芬•朗StephenLang饰)逐渐丧失耐心,决定诉诸武力驱赶纳美人……本片采用3D技术拍摄,共耗资5亿美元制作发行,是电影史上最为昂贵的作品。本片荣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等3项大奖。
杰克·萨利
| 杰克·萨利 演员:萨姆·沃辛顿 退伍的伤残地球兵,魅影骑士。被征召到潘多拉星球参加一个“阿凡达”的科研项目,结果爱上了这里的纳威族公主,陷入两难境地。最后自己的灵魂从残疾的人类躯体上成功的通过圣母“爱娃”到达阿凡达的躯体上。 |
妮特丽 | 妮特丽 演员:佐伊·索尔达娜 潘多拉星球土著纳威族Omaticaya部落的公主,未来的Omaticaya部落的精神领袖,因为杰克·萨利的勇敢而爱上他,最后与杰克在一起。 |
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 | 格蕾丝·奥古斯汀博士 演员:西格妮·韦弗 理想主义的植物学家,“阿凡达”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
折叠 正方观点
影片海报影片中的纳威人是以世界各地的土著居民为样本"合成"的。原始土著视自然万物皆为神,他们与自然和睦相处。纳威人的对立面就是现代人,不信神,拥有高科技,与自然为敌。"阿凡达"一词源自梵文,意指神在人间的化身。影片中阿凡达是纳威人与人类的DNA混合而成,这是卡梅隆的隐喻:希望人类既拥有现代的科技头脑,又拥有古人的信仰灵魂。
"一个生命的终结,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重生。"死亡并不可怕,但尽量不要以牺牲别的生命和种族为代价。片尾纳威人与人类混战,纳威人势单力薄即将战败,就在此时林中猛兽倾巢而出,帮助纳威人战胜了万恶的人类。你看看,人类破坏自然连动物们都被激怒了!卡梅隆等环保人士希望人类转变生存方式。竭泽而渔不可行,官方语言称为:可持续发展。
除了环保理念外《阿凡达》还有许多"佐料",大家分析得都对,但对我而言"佐料"不是重点。"真实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梦。"我们正在做一场恶梦,侵蚀自然环境的恶梦。中国--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超级大国",尤其应该从这个恶梦中醒来:在中国私家车是时尚,在欧洲自行车是潮流。卡梅隆做了一个梦,虽然这个梦过于朴拙(指情节),但我仍然希望它能够成真:"毕竟,那将会是我的重生。"(注:以上内容来自腾讯娱乐影评人神经刀)
《阿凡达》张开了想象,也张开了内心的善意。导演对生命的敬意,在电影中流露无遗。(陆川评价)
昨天终于把我这段时间正在做的、基本上完全DIY的一本书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印刷了。为了犒劳一下自己,我跟张胖儿决定一起去看一看传说中的《阿凡达》。
由于听到某人谣传,说北京1月6日前IMAX3D版《阿凡达》的票已经卖没了,所以我们就随便找了一家电影院看了普通3D版的。但就是这普通3D版的《阿凡达》,也让我看得一愣一愣的。回想一下我看此片时的情形,基本上都是保持着这样一种表情:张着嘴,呆呆地盯着屏幕。因为其中的很多画面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梦境中漫游,另外还有很多细节都充满了奇思妙想,通过这些细节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部用了多年时间反复雕磨出来的心血之作。
今天在宁财神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昨天半夜跟几个导演和制片人看《阿凡达》,散场之后,气氛诡异,沉默,沮丧,几乎没人聊电影,都被震傻了。”我相信这部《阿凡达》肯定会把世界各国的很多电影业内人士都给震傻了,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想不成为世界影史中的划时代之作都很难。
这部电影到底牛B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只是听别人的描述是无法想象的,其实这跟做爱是一个道理,没做过的人如果想知道做爱到底是啥滋味,就得自己亲自去做一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当然,现在必须是这样,但未来可就不一定了。当我看完《阿凡达》之后,我曾苦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千年A片发展之趋势。我相信未来的A片肯定都是3D的,而在未来的未来,那时的A片可能会像《阿凡达》男主人公所体验的那样,即一个地球男性只要让自己躺在一个仪器里,他就可以让自己在一个虚拟游戏世界里跟他迷恋的任意一个女人做爱,另外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一个克隆人,然后让后者四处冒险并猎艳,甚至还可以跑到宇宙中的某颗星球上,跟外星女人谈恋爱并做爱。当然,其前提就是那个外星女人最好不要是电影《第九区》中的那款外星人。
接下来再探讨一下《阿凡达》的“思想性”。《阿凡达》的视觉效果肯定是革命性的,但其“思想性”的确是挺平庸的。不过这也没什么了,因为如果在这样一部超级商业大片儿里探讨那种晦涩的、终极的哲学理念,这的确太冒险了。你总不能让卡梅隆用5亿美元拍一部类似于《银翼杀手》或《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电影吧,因为如果他真的这么干了,他同样也会在世界影史中流芳百世,只是《阿凡达》的投资人肯定会跟他拼命。
不过韩寒对《阿凡达》的“思想性”似乎推崇有加,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有一些中国的影评人认为,电影虽然不错,但是有些情节还是落入了俗套。我完全不这么认为,因为野蛮强拆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的确是一件超乎他们想象力的事情,也就是外星球和中国才可能发生。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当然,这可能只是为了反讽,也许韩寒只是借《阿凡达》的酒杯浇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关于《阿凡达》的“思想性”,科幻作家韩松的评价要更专业一些:“由于期望太高,故此这部电影留给人的回味是如此之少……这部电影的最大缺憾就是它无争议。同样,也没有什么前瞻性……”
韩松对《阿凡达》的评价还是挺到位的,就其“思想性”而言,它可回味的东西的确很少,另外它也的确缺乏争议性和前瞻性。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回想起这部电影,我还是会在心中由衷地感叹:“真牛B啊!”因为3D版的它曾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在梦境中漫游,我想这就够了。另外鉴于它还激发我去思考了“未来千年A片发展之趋势”这样一个很严肃、很深沉的问题,所以我给这部电影打五星。